2007年12月17日 星期一

風力發電-綠色能源的發展

1.各國改良風力發電 成長最快能源科技
風力發電是目前全世界成長最快的能源科技。
2.巴林將風力能源推向都市的未來
巴林世貿中心啟發著其他地方的商業大樓與可再生能源整合。
3.台灣風力發電的潛力
風力發電一方面可降低對核能的依賴,另一方面可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
4.德澳合作 興建全澳最大風力發電場
澳洲政府想在2050年以前,達成讓可再生電力佔澳洲總發電量15%的目標。
5.看守世界:2006年全球風力發電量增長26%
全球風力發電容量去年增長大約26%。


心得:
近年來每個國家都在研究綠色能源,而風力發電真的是一個很好的綠色能源,即可以產稱電能又不會排放溫室氣體或產稱核廢料等造成汙染,但還需要考慮其消耗的成本,像是土地資源的利用或是發電能力等...而若是國家想注重環保的發展綠色能源,風力發電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2007年12月2日 星期日

氣候異常-大自然的反撲

1.全球氣候異常 新加坡出現7月雪
2.氣候異常破壞棲地 鯝魚棲地向高山上退縮
三民鄉楠梓仙溪保育類高身鯝魚及鯝魚受全球暖化的影響,棲息地也發生變動,族群也因此消長.
3.氣候異常 澳洲維多利亞省氣溫創9月份歷史紀錄
維多利亞省有史以來冬季過後氣溫達到30℃最早的一天,由於氣溫驟升也使得維多利亞省提前進入森林火季.
4.蟲害、氣候異常致白蘿蔔量少質差 雲縣農民慘賠
雲林沿海地區本季種植的白蘿蔔,正當「結頭」發育期間受到天候異常,造成生長停滯,菜頭也出現龜裂或長不大,產量減約5成,品質又不佳,價錢也滑落,令他們相當無奈.
5.強烈旋風襲孟加拉 受害人數破千
全球各地氣候異常,造成南亞的孟加拉,因為強烈旋風的侵襲,已經有上千人死亡。

心得:
氣候異常造成許多人,事,物的影響與改變,目前看到的都是氣候異常所帶來的壞處,若人們可以重視此問題,不要使氣候異常更加嚴重,那麼就不會造成那麼大的損傷了吧!之前曾看過一部電影"明天過後"內容描述著大自然的反撲,人們應當有保護地球的心,不能再繼續破壞下去了...

2007年11月26日 星期一

綜合地圖

http://maps.google.com/maps/ms?f=q&hl=zh-TW&geocode=&time=&date=&ttype=&num=10&ie=UTF8&msa=0&msid=103699448654182038912.00043c7707688657c0d36&ll=4.214943,-91.40625&spn=178.796938,360&t=h&z=0&om=1
檢視較大的地圖

地震-可怕的天然現象

日本承認地震使核電站出現更多洩漏
2007年7月17日新潟縣發生的地震造成一座核電站出現了洩漏。東京電力公司表示,該公司位於新靠縣的柏崎市柏崎-刈羽核電站受到了地震的影響,存放固體核廢料的第二貯藏庫內放有低放射性廢料的約100個桶翻倒,其中有的桶蓋脫落。此外,一些有輻射的水和氣體也出現了洩漏。


印尼連續2起強震 至少3傷
印尼北部的蘇拉威西島外海,1月21日晚上發生規模6.5的強烈海底地震,據傳造成一座教堂受損,至少3人受傷。地震震央在北蘇拉威西首府、萬鴉老東南方160公里外,約50公里深的海底,美國測到的規模則高達7.3,當地民眾嚇得奪門而出,部份建築物也出現龜裂,還有地區傳出斷電,之後餘震不斷,有幾起都在規模5以上。


祕魯震災雪上加霜 落塵導致呼吸道感染擴散
祕魯大地震後,災區皮斯科空氣中充滿浮塵,已造成當地居民呼吸道感染問題,使得災情更是雪上加霜。如果居民沒有採取適當防預措施,情況可能惡化,演變成流行性疾病。但糟糕的是,皮斯科3分之2地區都毀了,13萬人口中,有很多是露宿街頭,或者睡在自家門口前,家園破碎,落塵彌漫,居民暴露在骯髒的空氣中。祕魯衛生部已經將呼吸道感染列為可能爆發的流行疾病之一,伴隨著因為死屍與腹瀉等引起的疾病而擴散。

新潟大地震震出核安危機
人類自以為科學全知全能,但不管對地震這類自然災難,還是輻射的人為災變,現有科技其實都所知有限。「地震造成的核電危機不可輕忽!」這樣的警告,日本的反核團體早就呼籲多年。

2005年印尼地震 造成大量珊瑚礁死亡
科學家最近在印尼亞齊省外圍,發現2005年3月28日地震時造成的大量死亡珊瑚礁。他們發現整個島嶼上升超過1公尺,導致珊瑚暴露而造成空前死亡數量。




心得:
光由上述五篇的報導可見地震影響的不僅止於我們在台灣所看到的房屋倒塌,人被壓死,地板龜裂等.處於台灣的我們一聽到地震就會想到壓死人,但從沒想過還會引想到地震會使核能電廠會核能外洩,島嶼也會因為地震而上升做成珊瑚礁死亡,更不會想到地震會造成呼吸道的損害.可見大自然的東西是很難去界定其影響的.而對於地震,我們也就只能盡量做好防護措施,多加以演練其地震來臨時可能會發生的狀況,並隨時備有清醒的腦袋,不能因為地震來臨而慌了自身的手腳,不管遇到任何災難,都要做好最完善的防護,都要留有最周全的後路...


參考資料:
環境資訊中心


2007年11月4日 星期日

澳洲-春季賽馬嘉年華

區位

絕對位置:經度151.06°, 緯度33.49°
相對位置:墨爾本機場的北方約十九公里




特色

澳大利亞的墨爾本一向為澳洲的文化、時尚、節慶之都,劇院總是有戲劇表演,而街道上則是街頭藝人最喜愛的展示場所。澳洲每一個星期總有一些地方在慶祝特別的節日,舉辦慶典活動或開辦展覽,從體育競技、藝術、時尚到自然,主題包羅萬象。 創辦於1861年的墨爾本盃賽馬節是世界上公認最負盛名的四大國際賽馬節之一,每年均吸引10多萬人進場觀看。賽馬節定在每年11月的第一個星期二,為墨爾本的法定節日,來自墨爾本、澳洲其他城市甚至英國的遊客都會特意趕到澳洲觀看比賽。


每年10月至11月的春季賽馬嘉年華(Spring Racing Carnival)是為期五週的春季賽馬嘉年華於Flemington賽馬場,結合了最好的賽馬、帽子時裝秀和美食展,這可以說是墨爾本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聚會,而這一切在墨爾本盃賽馬(Melbourne Cup) 達到最高峰。
除了賽馬之外,面貌姣好的仕女穿著漂亮的衣服,戴著各式各樣的帽子,賽馬場的帽子秀也是吸引人潮的重點之一。





資料來源

2007年10月29日 星期一

約旦-46號~別班的人

黃芊微 46號 -佩特拉古城http://weiwei0127.blogspot.com/ 邱德誠 47號- 約旦西河http://doggy59rich.blogspot.com/張佩玉 48號- 佩特拉古城http://b9632048.blogspot.com/楊雅儀 49號 -死海http://b9632049.blogspot.com/張力云 51號-佩特拉古城 http://xu4mp617.blogspot.com/吳昀澤 電子四甲 49590303 -佩特拉古城http://wuuintse.blogspot.com/林信宏 電子四甲 4939000-馬茵溫泉 http://v49390005.blogspot.com/黃軍皓 電子四甲 49390035-佩特拉古城 http://49390035.blogspot.com/魯乃綸 電子三甲 B9642314 -NO http://Hellokitty596.blogspot.com/

約旦-死海

區位:

地圖:http://www.eemap.org/id/50974
絕對位置: 緯度30° 經度37.5°
相對位置:死海位於耶路撒冷東部二十六公里和特拉維夫中間




特色:


死海(又名鹽海;Dead Sea),位於約旦以色列交界,是世界上最低的湖泊,湖面海拔負418米,死海的表面是地球上已露出陸地表面的最低點,湖長67公里,寬18公里,面積810平方公里。死海也是世界上最深的鹹水湖、最鹹的湖,最深處330米,湖水鹽度達300‰,為一般海水的8.6倍。死海的鹽分高達30%,也是地球上鹽分居第二位的水體,只有吉布地阿薩勒湖的鹽度超過死海,死海上空的氣壓很高,足以過濾太陽放射出來有害紫外線,是旅遊和渡假的勝景。位於以色列西岸約旦之間的大裂谷約旦裂谷。匯入死海的主要河流是約旦河. 死海是內流湖,因此水的唯一外流就是蒸發作用,而約旦河是唯一注入死海的河流,水面依賴流入的水是否對比蒸發的外流,但近年來因約旦和以色列向約旦河取水供應灌溉及生活用途,死海水位嚴重受到的威脅,水面已經每年減少1米,2006年時海拔-418米,2007年時更低到了海拔負420米,面積幾乎比50年前少了二分之一,拯救死海水位的計畫眾多,其中包括建造運河將死海與地中海或與紅海溝通,以便穩定死海水位,但因許多重大的困難和經濟、中東政治問題而尚未達成協議。 死海所以叫「死海」是因為它的高鹽度使魚類無法生存於水中,但有細菌浮游生物,因為鹽度高,所以富含大量的鹽等礦物,自1921年起開發溴化鎂溴化鉀,也因鹽水密度高,任何人皆能輕易地漂浮在死海水面,但也要注意避免海水進入眼睛而造成不適。 死海是地球上「已露出陸地」的最低點,若不考慮水文,則有另兩個陸地低點:貝加爾湖的湖底海拔-1484米﹔而地球陸地最低點(未被液態覆蓋)為南極本特利冰河下溝谷,谷底低於海平面2555米。









     *死海的衛星圖(上圖)          
*可見死海的密度的確很高(下圖)




資料與圖片來源:


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AD%BB%E6%B5%B7&variant=zh-tw#.E5.A4.96.E9.83.A8.E9.93.BE.E6.8E.A5
文化旅遊系列:http://www.rthk.org.hk/elearning/travel/17_03.htm
維基百科(圖片):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Image:Dead_sea.jpg&variant=zh-tw

2007年10月22日 星期一

祕魯-納斯卡線

秘魯沙漠中神秘的納斯卡線
區位:



地圖:
http://maps.google.com/maps?f=q&hl=zh-TW&geocode=&time=&date=&ttype=&q=%E7%A7%98%E9%AD%AF&sll=45.520782,-73.594666&sspn=0.41182,1.277161&ie=UTF8&ll=45.5756,-73.5672&spn=0.411419,1.277161&t=h&z=10&iwloc=A&om=1&msa=0&msid=115445712319095513405.00043a61c2ae2bbf9dd40



相對位置:
秘魯的利馬南方275英哩處

絕對位置:
14 41 45.39S,75 10 35.48W



特色:




在人煙稀少的泛美公路(Pan-American Highway)支線上,位於秘魯的利馬南方275英哩處,有一個叫做納斯卡(Nasca)的小鎮。這個小鎮位於潘帕區的阿他加馬沙漠(Atacama Desert)北端一個荒蕪的平原上。那裡的納斯卡線使該地區成為獨一無二的地方--在250平方英哩,極度乾燥的沙漠上,有如蜘蛛網般的線條及圖形縱橫交錯著。自從納斯卡線在1920年代被人「發現」後,它的起源及目地對科學家及一般民眾一直都是個謎。
納斯卡線包含梯形及螺旋形,巨型動物及類似人類的形狀,還有綿延數英哩筆直的線。那些被稱作“geoglyphs”的線條和地上的圖案被認為是屬於曾經於西元前200年至西元600年間生活在這裡的納斯卡族人的。他們的製造方法是將沙漠中黑岩石的最上面一層去掉,顯露出對比的白黃色沙子。有趣的是,從空中鳥瞰這些圖案時效果最佳。 這個沙漠地區的平均降雨量是每年0.5英吋,這裡是全世界公認最乾燥的地區,所以阿他加馬沙漠的納斯卡線得以保存幾千年。


當營利的航空公司於1920年代開始增開飛往秘魯沙漠的航班時,機長和乘客都說看到下面的「飛機跑道」縱橫交錯著。關於這些神秘線條的傳說很快的被傳開,從那時起,很多專家就致力於解開這些沙漠繪畫之謎。


保羅‧科索克(Paul Kosok)博士1930年代到納斯卡沙漠研究古代灌溉的渠道,開始的時候,他以為納斯卡線是那些渠道的遺跡。由於經常走路旅遊,科索克很快就發現大規模動物及其他物體的圖形,時間長了之後,他便假設這些圖形代表著一個大型的天文圖。
在1940年代中期,一個名叫瑪麗亞‧雷施(Maria Reiche)的德國女孩致力於進一步發展索克的天文學理論。她的數學及天文學背景使她能夠對照並研究那些沙漠裡的圖形。她注意到很多納斯卡線均與太陽至點連成一條線,並且發現更多與太陽循環期之間的關係。她發現猿猴、鯨魚、蜘蛛及好幾種鳥類的大型圖案。她小心的清理、測量並在紙上重新製造那些線條,並且發現一種古代藝術家所使用的測量標準。在1977年,她出版了一本名為《沙漠中的奧祕》的書,總結她對納斯卡線的研究,她並且繼續她的研究一直到她1998年去世為止。







資料來源:


奇摩知識: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305082616108
圖片: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205072401460(奇摩知識)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305082616108 (奇摩知識)

2007年10月14日 星期日

印度-顧特卜高塔

顧特卜高塔



顧特卜稿塔為印度德里蘇丹國的伊斯蘭教建築。位於今新德里南郊約15公里,宏偉的顧特卜高塔的建成年代,可謂錯綜複雜,不過倒可追溯至穆斯林開始管理印度的年代。顧特卜尖塔是德里蘇丹國的創立者顧特卜德汀為紀念 1192年阿富汗穆斯林征服印度教王國而於1193建的勝利之塔。此一高塔建造目的,是象徵勝利,故又稱勝利塔。高塔的地基是印度的首個伊斯蘭清真寺。而在1231,1368和1503年都曾陸續增修或改建。
顧特卜高塔是印度境內最高的一座伊斯蘭尖塔,而顧特卜尖塔同時也是印度伊斯蘭藝術的最早範例。修建此塔曾僱用大批當地的印度工匠。環繞塔壁的橫條浮雕飾帶,高73米。 整個塔有五層,每層都有一個突出的陽台。塔身呈錐形,底座直徑15米,而塔頂直徑是2.5米。一至三層使用紅砂岩建造,外飾著阿拉伯紋樣和諾斯基字體的《古蘭經》銘文,又點綴著源自印度傳統工藝的藤蔓圖案和花彩垂飾﹐融合了波斯式的精巧絢爛與印度式的自然豐麗,形成了一種混成而新穎的藝術風格.四至五層則用紅砂岩和大理石鑲嵌砌成。第四、五層因年久失修倒塌,英國人修建它時,改用大理石造,為新德里最具代表性的建築之一。塔身呈圓柱形,共分五層,各層之間由凸出的環形陽台隔開。且塔身雕刻著古老的文字圖案,每一層的圖案各異,由不同國王所建。
塔中央的環繞樓梯非常陡峭,即使最能吃苦的登山者都會感到頭暉目眩,愕然卻步。難怪1979年,學生來這裡參觀,卻不幸發生了慘劇致多人死亡。自此,高塔內部不對外開放。
從塔底清真寺東入口處的碑文可以得知,尖塔的建築材料都來自拆毀的27座印度教偶像廟宇。清真寺的庭院中央有一個7米高的鐵柱,傳說如果你背對著鐵柱,張開雙臂能夠合抱這個鐵柱,你的願望就會實現,可惜現在鐵柱圍上了柵欄。





圖片:







參考資料:



中國大百科智慧藏-http://ci58.lib.ntu.edu.tw/cpedia/Content.asp?ID=76767



YAHOO旅遊-http://hk.travel.yahoo.com/dest/asia/india/delhi/entertainment.html



ANYWAY旅遊網~個人部落格-http://www.anyway.com.tw/blog/?james42&exec=A110&Id=9855



圖片:中國美景旅遊網站-http://www.mjjq.com/blog/archives/1408.html

地圖:

http://maps.google.com/maps/ms?f=q&hl=zh-TW&geocode=&time=&date=&ttype=&ie=UTF8&msa=0&msid=103699448654182038912.00043c7707688657c0d36&ll=28.520571,77.19346&spn=0.00856,0.019956&t=h&z=16&om=1

2007年10月7日 星期日

渥太華-加拿大自然博物館



絕對位置:
緯度:北緯45°25’ 經度:西經75°43’


簡介:
加拿大自然博物館是創造和開發陳列為公開觀察的一個自然歷史博物館.在大眾後面是一個充滿活力, 多層, 多面組織由研究科學家, 彙集專家ˋ教育和多媒體專家, 和創新者組成的.
加拿大自然博物館分為兩部分,展出加拿大最重要的資產-自然歷史.
位於渥太華市中心的維多利亞紀念博物館成立於1912年,有四層樓的館藏.
另外還有位於魁北克境內的自然遺產大樓.
博物館的收藏分為二十四大類,涵蓋範圍包括植物學、脊椎動物學、無脊椎動物學、
地球科學等四大範疇.附設圖書館藏有43000本書與10萬本期刊.

研究自然科學是自然加拿大博物館的一個 主要作用.他們的研究活動主要於系統學學科以及專門技術的應用.
三個部分組織的研究:
生物多樣性、地球科學和生命科學.他們的研究是新知識的發現、新世代的產生,對科學情報的儲積和分析為了增加瞭解的扼要自然變化的螺紋並且欣賞以便它可能被保存和適當地被處理. 他們的研究員有專門技術在植物學、無脊椎動物學、礦物科學、Paeobiology和脊椎動物的動物學方面.

參考資料:
加拿大自然博物館:http://www.nature.ca
圖片:http://www.nature.ca/museum/vmmb/vmmb_e.cfm
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看喔!!!